職業與生活的合一

「任何正當的工作,都能化成祈禱;而一切祈禱,都是使徒工作。照此而行,人靈便發展形成一種生活的合一性,既樸實,又堅強。」一篇聖化工作系列的新文章。

職業與生活的合一(收聽普通話錄音


生活的一致「任何的工作,都能化成祈禱;而一切祈禱,都是使徒工作。照此而行,人靈便發展形成一種生活的合一性,既樸實,又堅強。」[1]

工作、祈禱、使徒工作:這三個詞語可能代表着我們過去生活中三個曾經毫不相干的領域,但它們現在卻有如一個和弦的不同音調般相互融合在一起,譜出了一段和諧的樂章。

也許我們在展開職業生涯時,只聽到工作零碎、單調、缺乏恩寵的聲音。但是,當我們領悟到如何將工作轉化為能被呈奉到諸天之上的祈禱,和轉化為使大地豐盛的使徒工作時,那些音調便能相互結合,產生節奏和旋律。但假若我們不努力去創作和編寫,一切便很容易打回原形,只剩下單音的枯燥。反之,如果我們讓聖神主宰自己的職業生涯,並為這管弦樂團擔任指揮,便能再次響起音樂,在日常工作中奏出由對天主和對人的愛—即祈禱和使徒工作 — 所交織成的交響樂。在這過程中,我們整個存有的每項機能—我們的意志、理智和情感 — 都在巧妙地運作,因而構成了單純卻強而有力的生活的合一,既能取悅天主,又能吸引別人歸向祂。

為了逹到生活合一的和諧,我們需要特別關注自己職業生涯中的三方面:正直的意向、正確的原則及與兩者相符的行為。

正直的意向

意向的正直,是我們要在職業中做到生活合一的先決條件之一。我們的工作需要有着清晰並堅定的意向為天主工作,而不是出於追求自己的意願或其他自私理由。我們要渴望光榮天主,而不是追尋人性的光榮和個人的滿足。

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 [2] 我們不能妥協,不能在心中「為聖彌額爾和魔鬼各點一支蠟燭。」[3] 我們的意向應是清晰透明的。但儘管我們渴望為天主的光榮工作,我們都會察覺到,在某些行動中,很容易會失去這意志上的正直。再者,伴隨着這正直意向的,往往都是一些不太崇高的意向。[4] 正正因為這樣,聖施禮華勸勉我們應時常潔淨自己的意志和糾正自己的意向。「改正。每天改一點。若你真想成為聖人,這該是你恒常關切的事。」[5]

任何懷着正直意向工作的人都必定會嘗試把工作做好。這些人不會在有人在旁觀察時就搬出一種工作模式,在四處無人時卻用另外一種。他們深知天主一直都在觀察,於是盡力把工作做得完美,好能取悅祂。即使沒有人察覺到,又或者他們要逆流而上,他們仍然有秩序、勤勞和有技巧地活出神貧。在不盡如意的日子,當工作的單調像烏雲般濃罩着一切時,這些天主的子女依舊盡力以愛完成每一件事,好將它們轉化成祈禱。

片刻的成敗,會引誘我們跌入虛榮、或氣餒的陷阱,因此它能夠測試我們意向堅定與否。聖施禮華教導我們要準備自己,好能面對這些使我們把自己成為一切思緒的中心,玷污我們純潔意向的情況。「你要小心:不要讓你在職業上所遇到必然會出現的成功和失敗使自己忘記—即使只是一刻鐘—工作的目標:天主的光榮!」[6]

正直的意向,是我們生活合一的中流砥柱。如果要強化它,我們必需在工作中尋找天主的臨在。我們會在開始時把工作奉獻給天主,盡可能經常更新這奉獻,並在工作結束時感謝天主。我們要盡力確保自己的一些虔敬規範—特別是彌撒聖祭—能滿溢至我們整天的生活中,使成為與天主從不間斷的對話。在工作中「忘記天主」不只意味着我們有容易分心的傾向,也標示着我們生活合一的脆弱。若一個人真的墜入了愛河,他怎樣也不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愛人。

正確的原則

正直的意向對於生活的合一極為重要,但畢竟,意志是由我們那被信德光照的理智所引領的。有些人不能常常按基督徒的方式生活,不是因為他們懷着不正直的意向,而是因為他們缺乏正確的認知。當人們不去追求自己良心的培育,不去深入認識各行各業本有的道德問題時,他們會很容易陷於一種危險,就是把在別人身上所觀察的一切行為接受為常規。由此,雖然他們的舉止是出於「好意」,但這樣卻很難保證他們不會犯錯,甚至做出嚴重不公義的行為。又礙於他們不知道如何明智地衡量各種事物,他們也會忽略了應做的好事。因此,他們對正確原則貧乏的認知,成為了他們達到生活合一的絆腳石。

一個有原則的人會做正確的事,既不過於極端,又不只安於平庸。當一個人不知道甚麼是正確應做的事時,他可能會誤以為要避免一個缺點,只能選擇其相反的缺點,例如:為了避免做事一成不變,就必須變得懦弱無能;為了避免闖勁,就要變得軟弱。其實這些人都沒有真正弄明白德行的本質。中庸之道—in medio virtus—不等於半力做事或安於平庸。反之,它意味着兩個極端之間的高峰。[7] 我們絕對可以既充滿活力又溫文有禮,善解人意之餘亦要求別人善盡本分,在真誠、開朗和細心的同時亦不顯得幼稚。就如主耶穌所說的一樣: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8]

為了達到生活的合一,我們所需要的原則是基督徒的,而不只是人性的原則。前者不只是由正確無誤的理智所引導。它真正的指引,是那顧全愛德的,活生生的信德。只有這樣,人性的德行才可被稱為基督徒的德行。天主的子女不需要同時培養兩種德行,一些屬於人性,另一些屬於基督徒的德行;一些顧全到愛德的要求,而另一些卻沒有,因為這樣做會變成雙重標準。他們不應安於在某些工作的領域中只實踐人性的正義—例如去滿全法律條文中的要求—但在別的領域中卻實踐着基督徒那因愛德而變得芬芳的正義。反而,他們應盡力在任何時候和任何事情上都活出基督徒的義德。「默想主生活及教導的每一景象,特別是對那一小撮準備當祂門徒的人的忠告及警示,他們是祂由世界這端到那端的傳信者,如何掌握祂的教導?不是愛的新誡命嗎?是靠大愛使他們能走遍腐朽的外教世界......只講公義只會使人受傷。身為天主子女的人具有尊嚴,所以需要更多。愛德要滲透、伴隨公義,因為愛德使一切聖化甘甜,「天主是愛。」(若一4:16)...」

「這種完善需要把自己的意願交付給我們的神聖榜樣,為所有人、為爭取他們永恒的快樂及福利工作,我認為最好的公義莫非是自我屈服及服務的生活。...... 這種完善需要把自己的意願交付給我們的神聖榜樣,為所有人、為爭取他們永恒的快樂及福利工作,我認為最好的公義莫非是自我屈服及服務的生活。」[9] 這才是活出基督徒原則的意思,因為它是生活合一的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盞明燈。

這一切都需要培育,特別是花時間學習有關的道理。因為假若我們只依憑自己的直覺,但卻沒有用心打好知識上的根基,一切便變得草率和魯莽了。話雖如此,但是單單理論上的知識也是不足夠的,因為基督徒生活的合一亦要求我們以祈禱來吸收所學的一切道理。

勇敢

生活的合一,要求我們把愛和知識付諸實行,因為「行動才算愛,甜言蜜語不算愛」。[10] 主耶穌說:「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11] 我們應該如聖施禮華所勸勉般,誠實地反省:「你有沒有向周遭的人傳揚基督宗教?每一天都要思考這問題。」[12]

當我們做到了生活的合一時,周遭的人自然會察覺到。一個因害怕被標籤而隱藏自己基督信仰的人,必定會失去生活的合一。他們不能勝任鹽和光的角色,而在超性的層面上,他們的工作是貧瘠而沒有果實的。上主向我們每一個人說:dabo te in lucem gentium, ut sit salus mea usque ad extremum terrae. [13] 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

我們要「有勇氣在大庭廣眾前,按照我們神聖的信仰恆久的生活」。[14] 耶穌警告過我們:「誰若以我和我的話為恥,將來人子在自己的光榮,和父及眾聖天使的光榮中降來時,也要以這人為恥。」[15] 同時,祂亦鼓勵我們,並給我們許下了一個慷慨的承諾:「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也必承認他。」[16] 兩者之間無有模糊不清的餘地。我們不能害怕在說話中提起天主。我們要承認祂,必需以言語—因他命令我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17]—及以我們的榜樣:以愛德行事的信德。[18]

我們身邊的人看見我們以行動活出信仰,是再自然不過的,尤其是在這物質主義和尋樂主義當道的時候。假若別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在我們身上察覺到信仰的痕跡,這絕不代表我們的行為自然,反而意味着我們在雙重標準下生活。不幸地,那些把信仰淪為「私人領域」的人就是這樣。若這種態度不是源於怯懦,就是個人認為信仰與自己的職業互不相干的結果。它所反映的不是平信徒的心態,而是旨在把天主和道德律趕出社會的世俗主義。這個主義,與將基督放在每項人性活動的巔峰的原則背道而馳。我們既然被召叫往這崇高的目標進發,身邊的人如果知道了這一點,也絕非壞事。再者,雖然我們主要的使徒工作是跟同事之間的一對一的「友誼和信任」[19] ,但這並不排除於某些時候—在生活合一的驅使下—公開發言及捍衛基督徒道德觀的好處或需要。縱然有重重障礙,我們的信德必定能給予我們捍衛信仰和把幫助身邊的人發掘它的力量。

可是實際經驗指出,即使我們避免過分極端,我們仍然很容易會受到世俗主義的心態影響,因而認為在某些職業的圈子裡,我們不應提起天主,免得別人感到突兀或詫異,或者免得別人認定自己在職業事務上的取向是「受宗教所影響」的。正正是當這些誘惑遊說我們隱藏自己基督徒的身分時,我們更應該把這身分顯示出來。

「無派別主義。中立主義。古老的謊言,總是想死灰復燃。你是否想過,這件事有多荒謬:一個人為了進入大學,或職業協會,或議院,想擺脫他天主教徒的身分,猶如在進門時,把帽子寄放在門口一樣?」[20] 聖施禮華不是在邀請我們辦一場公開表演來展示自己的天主教信仰,或做其他與我們平信徒的心態不相容的事情。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景況中,仔細思量生活合一這個原則,對我們的工作及社交生活提出了甚麼要求。「你需要有足夠的勇氣(有時候環境因素令所需的勇氣更大)活出你的信仰,甚至使它成為有形可見的。讓別人看見你的妥善完成的工作及其背後的動機,緃使你會因它而受批評和被攻擊也不要緊,因為總有一些人會錯誤地理解你的動機。」[21]

生活的合一是來自天主的禮物,同是亦是一份需要我們奮鬥的挑戰。這合一是由我們每一個決定—以使徒的渴望在天主面前工作的決定—鑄成的。藉着天主的恩寵,我們應該渴望以我們的整個存有去愛祂:ex toto corde, ex tota anima, ex tota mente, ex tota virtute, [22] 全心、全靈、全意、全力。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 10

[2]瑪 6: 24

[3]聖施禮華,《道路》, 724

[4]參閱《道路》, 788

[5]《道路》, 290

[6]聖施禮華, 《鍊爐》, 704

[7]參閱聖施禮華, 《做基督的朋友》, 83

[8]瑪 10: 16

[9]聖施禮華, 《做基督的朋友》, 172-173

[10]參閱《道路》, 933

[11]瑪 5: 16

[12]聖施禮華, 《鍊爐》, 856

[13]依49: 6

[14]聖施禮華, 《犁痕》, 46

[15]路 9: 26

[16]瑪 10: 32

[17]谷 16: 15

[18]迦 5: 6

[19]聖施禮華, 《鍊爐》, 192

[20]聖施禮華,《道路》, 353

[21]聖施禮華,1941年12月8日指示, 13

[22]谷1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