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哥倫比亞

教宗在波哥大主持彌撒和在比亞維森西奧(Villavicencio)冊封真福

教宗方濟各2017年9月7日下午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西蒙‧玻利瓦爾(Simón Bolívar)公園主持彌撒,讚許該國是一塊「超乎想像的沃土」。這是教宗在哥倫比亞主持的首台彌撒,焦點在於和平與生命。

儘管波哥大當天偶有陣雨,但一早就有百多萬人聚集在這座綠意盎然的公園,等待這台捍衛生命的彌撒。教宗的敞篷座車一駛入公園,全場便歡聲雷動;教宗乘車繞場後在白色的大型祭台前下車,降福了一群參禮的殘疾人,並與他們手牽手走到祭衣區。

當天禮儀的福音選自《路加福音》,敘述耶穌在加里肋亞海邊講解天主的道理和召叫門徒往深處撒網(五1-11)。教宗指出,加里肋亞海表示「萬民和睦共處的遼闊世界」。哥倫比亞的土地「能為所有人結出果實」,但它跟別的地方一樣也存在「威脅和摧毀生命」的黑暗。這是「社會不義和不公」的黑暗,「腐敗、只顧個人或組織私利」的黑暗,「自私且放肆地消耗眾人的福祉」,「不尊重人類生命」。這黑暗每天摧毀「許多無辜者的生命,他們的鮮血向天哭號」。另外還有渴望復仇和充滿仇恨的黑暗,「使自行伸張正義者的手沾染人血」,以及在眾多受害者的痛苦前「無動於衷」的黑暗。

這些黑暗是來自死亡的攻擊。教宗堅稱唯有耶穌能驅散黑暗。如同哥倫比亞政府那樣,當地教會也「在牧靈工作上有過徒勞無功的經驗」,但她始終信賴基督。「基督聖言能激發生命力,即使是在人心黑暗的敵意導致諸多努力和辛勞毫無成效的地方」。

面對人山人海的參禮者,教宗勉勵他們「互相召喚」,再次將彼此視為「弟兄姐妹、旅途友伴和祖國共業的成員」。同時,耶穌來到波哥大和哥倫比亞,提供祂的臨在和富饒的聖言」,鼓勵我們「彼此召喚」,關心家庭這個「生命的聖所」,重視公益而非私利,對最脆弱的人負起責任,增進他們的權利。

耶穌在暴力和分裂的歷史背景中「敦促我們共同承擔危機,放下我們的自私自利,跟隨祂」,拋棄恐懼。恐懼「並不來自天主,它令我們裹足不前,推遲那締造和平,推動生命的迫切使命」。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划到深處去。

教宗方濟各2017年9月8日聖母誕辰日在亞馬孫的門戶城市比亞維森西奧主持彌撒,將阿勞卡主教哈拉米略(Jesús Emilio Jaramillo Monsalve)和拉米雷斯(Pedro Maria Ramírez Ramos)神父冊封為真福。哈拉米略主教於1989年遭仇教者民族解放軍(Eln)殺害,拉米雷斯神父於1948年在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暴力衝突中被殺。

40萬人以舞蹈、歌聲和112種當地原住民的彩旗迎接了教宗。教宗在彌撒中表示,修和不是一個“抽象的詞”,“毫無生機”、“十分遙遠”,而是一扇門,向眾人開放,向50多年来在衝突中經歷“悲慘現實”的每個人開放。

教宗表明,在重建和平的過程中,當受害者“克勝顯而易見的復仇誘惑”時,他們就成了修和進程的“最可信”主角。我們需要“有人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而不是等待別人這樣做。“只要有一個好人,我們就有希望”,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這個好人”。這並不意味著否認或掩蓋分歧與衝突,也不是把個人或結構的不義合法化,或者適應“不義的局面”。這是跟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腳步,“基於尊重每個人和每個公民社會價值觀的和睦共處”。因此,合眾之力修和便更加具體和穩固;若缺乏真誠的修和承諾,一切和平的努力都將徒勞無功。

教宗繼續說,在如同比亞維森西奧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向修和說是”,並與“我們的大自然”修和。對於大自然,“我們解開了我們的佔有欲,我們想要控制的急躁”,使得那“因罪惡而受傷”的人心以暴力對待土壤、水、空氣和生物。

在陳列聖人聖髑和冊封真福的禮儀結束後,真福阿勞卡主教哈拉米略和拉米雷斯神父的畫像按照傳統正式向信眾展示。教宗指出,耶穌同我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這個承諾也透過這兩位殉道者在哥倫比亞實現,他們“代表了一個想要走出暴力和怨恨沼澤的民族”。

這是一個能夠講述“流亡與悲凉經歷”的民族,其中婦女們“獨自在沉默中”向前邁進,男人們“為了更好”而努力“放下仇恨與憎惡,把正義與善良結合起來”。為使“光明進入”修和的道路,我們必須接納真理、良善和完整的歷史,“而不是一部分歷史”,並且要拋開欲望和自傲,背起這段歷史,讓“我們罪惡、暴力和衝突的歷史”充滿福音的光明。

彌撒結束後,教宗慰問今年4月哥倫比亞西部莫科阿(Mocoa)洪災的倖存者,並向當地主教提供一筆捐款,表達兄弟友愛之情。

(© 梵蒂岡電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