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之聲 (五):埋葬亡者

我的兒女和朋友們:認識死亡就和認識生命一樣重要,而且在這兩者中我們都可以得到幫助。

最後一個形哀矜是埋葬亡者。我們再次將目光轉向在福音中與我們對話的基督。在祂受難的過程中,人類的殘暴拒絕給與吾主任何一絲憐憫,我們看到祂被俘虜、忍受口渴、病痛、赤身露體並被祂的人民所拒絕。

然而,基督才剛在十字架上死亡,我們在祂的肉軀上就已目睹了慈悲的姿態,這慈悲是天主散播在人心的種子。好些虔敬的雙手將吾主從苦架卸下,交給祂的母親,然後為他穿上乾淨的裹屍布,埋葬在新的墳墓裡。

我時常默想這段福音,我確信那雙配得取下基督遺體的雙臂必然屬於祂的母親,因為她的一生是如此潔淨,對她的兒子和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慷慨大方。默想這場景,我們心中必定燃起一道希望的光輝,儘管我們了解人類不懂得在救主降生時迎接祂,祂在世之時又虐待了祂,但我們至少給了祂一個體面的安葬。

聖施禮華這樣描寫這一個景象:「尼苛德摩以及阿黎馬特雅人若瑟都是基督的私淑弟子,藉著他們的顯貴地位,為耶穌代辯。在這無人顧聞,完全被人背棄和輕蔑的時刻,他們audacter,大膽地(谷十五43)出面為祂作證,何等英勇的氣概!」

主業團的創辦人用以下的話語繼續他的祈禱:「我也要偕同他們一起走到十字架下。我要以愛的火焰,伸出雙臂,緊抱著那冷冰冰的身軀,基督的遺體。我要用我的補過善工和克己,取出祂手足的鐵釘,我要用我的純潔生活的新殮布包裹祂的遺體,並要把祂埋葬在我活生生的心胸裡,那裡無人能使我們分離,主!祢休息吧!當舉世的人遺棄祢、輕視祢時......,主,serviam!我會服侍祢。」正如他向我們建議的,聖施禮華每天都活出福音中的場景,將自己想像成其中的一個角色。

基督的誕生是為了藉死亡而拯救我們。這畫面應該感動我們的心靈,因為死亡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它幫助我們賦予意義在此塵世所度過的時光。「在希望內得救」這篇通諭中,我們看到只有耶穌基督「指示給我們死亡以後的道路;而只有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真正生命的老師…真正的牧人必定認識這條經過死亡幽谷的道路」。

我的兒女和朋友們:認識死亡就和認識生命一樣重要,而且在這兩者中我們都可以得到幫助。每位基督徒—無論是他自己或其他人—都得面臨這個時刻,帶著希望和安寧。有時候,在病人或非常虛弱者面前,我們可能會有誘惑,不去談及關於死亡的話題。然而,讓我們不斷地認清,幾句幫助和安慰的話語,能夠給與靈魂一些撫慰。

為病人的傅油聖事並非一定得成爲痛苦和沮喪之原因:在這個時刻,對於一位可能正面臨未知的病人-帶著可理解的焦躁不安-天主的恩典正支持著他的靈魂。我們讓天主來採取行動。一次又一次,我們司鐸們見證了在賦予此聖事時,天主的慈悲是如何減輕臨終者的痛苦。在這些場合中,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和病人一起祈禱,自然地與他們談論天堂,以我們的信德支持他們,提醒他們,他們並不孤單,因爲天主的愛在永生等待著他們。

1932年的一天,聖施禮華在馬德里總醫院陪伴一位臨終者。這位弟兄,面對著即將到來的死亡,想起他生命中所有的過錯;他對天主的侵犯使他的靈魂焦躁不安。主業團的創辦人在幾年後回憶起這個場景:「在我還來不及阻止他以前,他大聲地對我說:『我無法用我污穢的嘴親吻吾主!』我對他說:『但聼著,很快你將在天堂擁抱祂,給祂一個很大的親吻。』」這弟兄安祥地過世,由這位聖人司鐸的信德所支持著,在最後考驗的時刻陪伴在他身旁。

埋葬死者這項工作,充滿著機會能夠增強仍在世生活者的信德。經歷近人過世者,將會很感激由我們的祈禱和寧靜所帶給他們的陪伴:如果我們得說幾句哀悼之語,我們可以試著給予超性的話語,好使我們的信德可以成爲需要者的安慰。

同樣也非常符合基督徒舉動的,是實際照顧亡者安息之處,例如清理他們的墓園,以及擺置一些花朵。這不只是為了追思他們以及為他們的靈魂祈禱,此些對亡者的關照也同樣顯示了我們對於肉身的敬重。我們深信肉身的復活,並且,我們認識的亡者他們的遺體所在之處也提醒我們,他們將再度回到生命。

任何在墳幕前祈禱過的人都曉得愛並不止息,而仍然活著。信徳讓我們確定,天主的慈悲能夠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通過死亡的屏障。這慈悲的力量是多麼強大,以致於,感謝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的愛能夠伸展至生命的界線外。

讓我們自然地轉向瑪利亞,被釘十字架者的母親。當人們將耶穌從十字架上卸下時,祂在瑪利亞的膝上安息。她仍然細心照顧祂,甚至在她心碎的時候。教宗方濟各說:「沒有人向瑪利亞一樣了解這個奧秘的深度:天主降生成人為了救贖我們。她生命中的一切,都體現了化為肉身之慈悲的臨在。受難以及復活者的母親進入了神聖慈悲的庇護所,因為她密切參與祂愛的奧秘。」正如聖父教宗邀請我們的,讓我們在每日生活對生者和亡者的服務中,效法痛苦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