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粒糖不拿去吃

Jay的一家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而舅父是基督教牧师。

Jay的一家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而舅父是基督教牧师。小二时舅父带他返基督教会,当时他只是参加那些遊戏活动,目的只想与同年纪的小朋友联谊一番。

中学时他入读德信中学,那是一间由天主教的主业团提供灵修培育的中学。但由中一开始他则常规地参加基督新教活动,上查经班跟他们一起查经,并且聆听关於他们的灵修生活。虽然正在就读的中学经常提供天主教的灵修活动,例如弥撒等,然而他中学大部分时期还未正式认识天主教信仰,而且因基督教的影响,令他对天主教起反感。

所以在中四AWE program的旅程中,他与一位老师去罗马时,他对这旅程感到不愉快,因为当时他还很反对天主教,而且因那里的教堂有很多天主教的「偶像」,每次去教堂时唯有只做自己的祷告,而内心则不参与其他人一起的祈祷,并因常处於「偶像」之间而觉得对不起基督。同时间他与一位天主教的同学讨论关於拜圣人,同学指出天主教只是藉圣人给信徒一个榜样,而不是拜他们,那时他对这同学的说法没有什麽意见,而且因著与老师的友谊,不愿再深入讨论。

在高中期间,他经常协助中学校长预留课室举办活动,使他与校长的接触更多,常倾谈生活琑事至个人的私事,从而他们的友谊更巩固,到了中六他甚至与校长开始倾谈关於信仰的事。在此之前,Jay已有些怀疑自己教会的指示,引经据典很牵强,他很多时只有无可奈何地服从,例如禁止男士戴耳环,他们的解释是因天主当初创造男人和女人已具体分别了性别,而戴耳环是属女性,所以男士不可戴,然而却没有引用圣经指出为何耳环只属女性的装饰物。另外,在中学期间又看到不同新教教会有不同标準,他一直都觉得基督道理应只得一个,没理由各有不同,互有矛盾,好像天主道理是模稜两可的,因此觉得他们的做法很像是相信自己而不是天主,因他们没有一套客观标準。所以在倾谈期间Jay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怀有那份指责天主教的执著。

中六公开考试完结後,他也与他的中学老师倾谈关於新教,当中谈及「因信称义」。新教的教导是:人本身因原罪关係而完全败坏,洗礼後便已经是完全好人,在洗礼後无论做好事或坏事也会成为好事,积极去做好事只是额外多馀的事情,正如马丁路德所说:「洗礼是穿上基督,基督会像一件大外衣包裹了整个人,无论那人多麽污秽,基督的洁净会把他包装得很完美和很洁净地去见天父。」然而他的中学老师给了他一个难以忘记的教导。老师说,若一粒糖不拿去吃,又怎会具体知道粒糖好味?同样,信仰不应只要求我们思想上去相信基督。耶稣基督曾真实地活在世上,祂的具体形象和模範也曾给世人看见,所以我们也应在行动上领受基督和实行基督所教导的,才能具体体会明白基督的美善。

中六公开考试放榜後,即暑假时期,他的中学老师邀请他到校长居住的穗禾学社烧烤,在那儿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暑假期间Jay的时间比较充裕,他希望藉此多认识天主教,所以他去了穗禾学社参加校长教授的慕道班,也发现天主教教理更符合圣经和更理性。同时,Jay也常参加穗禾学社的灵修活动,如默想和讲座等,并发觉穗禾学社的环境对他来说是很适合祈祷的。他特别喜欢在小圣堂内的圣体柜前祈祷,并发现这比只对着圣经祈祷更有基督临在的体会。还有他喜欢在圣体柜前祈祷,也因当时他每天与一位常常说自己的缺点是「唱歌动听」的中学同级老朋友去德信小学参与弥撒,在弥撒中听到关於圣体的福音,他发现天主教对圣体整个真正基督真实实体地临在的解说,比新教的象徵论更正确。

藉著暑假期间的种种体会,令Jay无法想出什麽理由来拒绝天主教。最终Jay (Jacob)在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八日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瞻礼当晚领洗,成为一位天主教徒,现今他仍继续参与穗禾学社的培育活动。